Deprecated: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::$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/www/wwwroot/www.nanjingjuesidun.com/inc/func.php on line 1413

Deprecated: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::$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/www/wwwroot/www.nanjingjuesidun.com/inc/func.php on line 1414

Deprecated: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::$Stmt is deprecated in /www/wwwroot/www.nanjingjuesidun.com/inc/func.php on line 1453

Deprecated: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::$Sql is deprecated in /www/wwwroot/www.nanjingjuesidun.com/inc/func.php on line 1454
睢宁20多万亩!种大棚到底赚不赚钱?_开云体育官方入口 - 开云电竞APP网站 - 开云官方网页版

睢宁20多万亩!种大棚到底赚不赚钱?

发布时间:2025-01-06 12:02:03  来源:开云体育官方入口

  作为现代农业的代表,设施大棚正在不断改变着传统的种植业。它的出现可以抵御自然灾害、环境变化,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,使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新鲜的蔬果,丰富了人们的生活。

  睢宁县作为农业大县,是全国580个、江苏省33个蔬菜重点生产县之一,全年蔬菜播种面积在45万亩左右,其中大棚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0余万亩。

  设施农业在睢宁发展得如何?农民能够依靠设施农业致富吗?与部分农业专家交流中,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了这样一些问题——

  “如今全县的大棚设施种植培养面积较10年前有所减少。”“农户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应对能力较弱,大棚建设成本高,种植出来的产品营销售卖情况不佳。”“尽管大棚设施农业可以帮助农户提高产量,但产量增加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,农户赚不到钱。”……

  全县的大棚设施农业是不是真的陷入了发展瓶颈?农户们遇到这一种的问题只能束手待毙,让大棚设施荒废吗?对此,记者专门进行了走访调查。

  陈王村地处双沟镇东北方向,距镇区3公里,紧邻黄河故道,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蔬菜大棚种植。走进双沟镇陈王村设施蔬菜基地的一处大棚,只见绿叶掩映间,西红柿挂满枝头。

  今年40岁的陈王村村民胥彩铃,自己承包土地建设了一座日光温室大棚(又称暖棚),至今已有十年。“我主要种植番茄和丝瓜,这一季种的番茄,月底就要改种丝瓜了。”胥彩铃和记者说,番茄和丝瓜的头茬售价相比来说较高,番茄的每斤收购价前段时间约为3元,现在降至2块多,她准备尽早把番茄卖完,早种丝瓜早收益。

  “我们的蔬菜主要是订单式销售,拉到村里的上海蔬菜外延基地收购点去卖。种植的品种也都是镇农业公司指导推荐的,像我这个棚大约有2800棵番茄,每棵能产大约10斤番茄,按每斤2元计算,这一季番茄的收入能达到56000元。”胥彩铃和记者说,这座大棚只需要她一人打理,省去了人工费用,除去肥料、大棚换膜等成本后,一年的种植利润在九万元左右,当年建设大棚花费六万元左右,早已收回本钱。

  胥彩铃的丈夫在外跑车,家中积蓄让她能够拿出六万元左右的暖棚建设成本。那么,那些拿不出建设大棚成本的农户,又是怎么进行大棚种植的呢?在陈王村日光温室蔬菜基地,记者得到了另外一种答案。

  今年62岁的陈王村村民胥保亮,从事大棚种植近20年,他亲眼见证了这片土地上大棚农业的发展。

  “以前我们这里都是简易大棚,抵御恶劣天气的能力差。而且种植区域比较分散,形不成产业规模,只能自己找销路。”胥保亮回忆道,到了2010年前后,他感到陈王的设施农业大棚产业开始得到改善。

  “2008年,双沟镇党委、政府借助黄河故道的开发利用,对陈王村蔬菜种植进行统筹规划,当年建成了占地1500亩的日光温室蔬菜基地。”双沟镇陈王村上海蔬菜外延基地负责人杨志介绍,自那以后,陈王村这片设施农业大棚种植产业长期处在上升阶段。另一个原因是2017年在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创建了“徐州-上海蔬菜外延基地”。

  陈王村上海蔬菜外延基地由双沟镇农业公司——睢宁秋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,基地经过多年发展,目前建成了一个占地20亩、功能齐全的大型蔬菜交易市场。2000平方米的分拣车间,一处30平方米检测室,并安装物联网,可远程查看棚室作物生长情况。基地还安装了一套二维码追溯系统,产品直销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。

  “基地成立后,我们加强了产供销衔接,依托南京农业大学与江苏省农科院,根据不同作物分别制定生产作业规程,严格按照标准做生产。同时,优化棚室结构,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装备的应用,改变农民原有的种植习惯,大大降低了化学肥料、化学农药的应用,实现了‘药肥双减’,提升了产品的质量,增加了收益。”杨志和记者说,基地还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证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,镇农业公司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注册了“双溪翠”商标,并与上海家乐宝真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。自那以后,陈王村附近所产的蔬菜,大部分都被上海市场订购。

  为了带动农户参与大棚设施蔬菜的种植,双沟镇通过产业富民项目筹集资金1240万元,扩建了36栋新型日光能温室并将其对外发包,优先扶持有种植能力的低收入户承包种植,并在租金上给予优惠。其他低收入户优先入园务工,每棚每年租金为8000元,总计240000元。

  租金的20%用于日光温室蔬菜基地的日常运作及棚体养护,40%用于增加经济薄弱村(陈王村)集体收入,40%用于低收入户分配。该项目带动了24户低收入户,户均增收1200元。

  胥保亮便是该富民项目的受益者,如今他自己一人承包了三座大棚,种植番茄与丝瓜。

  “我种的品种都是经过市场检验的,好管理,如今一年下来,去除人工、租金、肥料等成本,我能获得10多万元的利润。”胥保亮和记者说,他曾经尝试在大棚单独种植茄子,虽然产量高,但因为村里种植的人少,形成不了竞争力,卖不上好价钱。因此他认识到,以后还是得大家一起种植同样的品种。

  走进王集镇双营社区的一处钢架温室大棚,一股热浪夹杂着辣椒特有的香气扑面而来,辣椒藤蔓上挂满果实。

  承包户陈丙章、王雪梅夫妻俩正并肩忙碌着,他们手持蛇皮袋,在辣椒丛中来回穿梭。弯腰细摘、举手轻托,每一个动作都无比娴熟而富有节奏。

  陈丙章夫妇是陈楼村人,拥有15年的种植经验。他们以前一直在陈楼村承包土地,最近这两年才到一路之隔的双营社区。“我们目前种植7个大棚,共10亩地,其中有5个大棚种的是秋延迟辣椒。自从9月20日第一茬辣椒上市以来,从种植到收获,我们从始至终都是两个人在忙。”陈丙章表示。

  “多亏了农技专家的悉心指导,我们在水肥管理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做得很到位。目前我们这批辣椒苗根茎粗壮、叶片硕大、长势喜人。”王雪梅介绍,他们家的辣椒从九月底开始采摘,一直持续到元旦,能收获五六茬。今年辣椒市场行情很好,刚上市时每斤能卖到五六元,现在也能卖到两元一斤。每个辣椒大棚产量大约有一万斤。

  看到陈崎章来到了现场,王雪梅赶紧热情地招呼:“俺这辣椒摘完后,过年想种梦5西瓜,是种密点好还是种稀点好?”

  “不能太稀,一亩地不要低于一千棵苗子。”陈崎章是王集镇远近闻名的“专家”,退休前在镇上的农技中心上班,有几十年的大棚种植经验。村民们在种植上遇到难题时,都喜欢向他请教。

  陈崎章说,钢架大棚,也就是村民常说的“冷棚”,适合辣椒这类不是特别“娇气”的作物。这种棚体覆两层膜,一个棚造价八千。钢架能够正常的使用四五年,一季换一次膜不到一千元。这样的棚体成本相比来说较低,但是很多农户都选择两年换一次膜,这实际上会影响产量。

  “你们这个棚两年没换膜了,建议你们可以用一个棚试验一年一换,和其他几个棚的产量做个对比,再决定更换周期。”陈崎章对陈丙章夫妇科普了大棚膜与蔬菜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。“光照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,冬季或连续阴天时,光照往往不足,导致设施内的农作物生长受限。大棚膜长时间不换,更会减少透光性,阻碍植物充分进行光合作用。可不能省小钱费大钱。”

  为了避免大棚出现“空棚期”,在王集镇农技人员的指导下,种植户们普遍选择在蔬菜采摘结束后种植西瓜。代育苗的工作应运而生。

  记者跟随陈崎章来到西瓜育苗大棚,一进棚中,顿时感到暖意。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个个小小的方格,里面是绿油油的西瓜苗。

  “这些多数是嘉年华5号西瓜苗,已经育种了半个月,35~40天为一个生长周期。育苗完成后,农户就可将其移栽到大棚里。”陈崎章说。

  “我们采取的是订单式育苗,种植户提供种子,咱们提供育种育苗管理。等育苗成熟后,正好蔬菜销售完毕,腾出棚子继续栽植西瓜,这样做才能够确保西瓜在明年四月初抢先上市,又能增加一季收入。”种植户张权在陈楼承包了11个日光能温室大棚培育西瓜苗,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11个大棚共育苗约100万棵,按一棵苗三毛五的育苗费算,他一年的收入为35万元,扣除各种成本后,每年的收益仍然不少。

  “王集镇是农业大镇,我们以陈楼上海蔬菜外延基地为中心,以271省道和104国道沿线为主线,打造了设施蔬菜基地,全镇设施农业大棚种植蔬菜累计面积在7000亩左右。为让菜农掌握好冬季大棚蔬菜管理技术,我们组织农技人员每周走访各村(社区)种植户,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开展技能培训,让菜农增收有保障。”王集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赵朝阳表示,王集镇设施农业大棚种植分为温室大棚、中小拱棚和塑料大棚等,种植作物以黄瓜、西红柿、茄子等为主。

  陈楼上海蔬菜外延基地由王集镇农业公司——徐州盛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,目前已注册商标“大王集农产品”,开设田头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站,常年对接徐州七里沟农贸市场、宿迁农贸市场、上海徐家汇等地的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,成为苏北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。

  “很多农户经常会坚持按照自己的经验种地,缺乏科学知识的支撑,有时会导致收益受损。我们农技人员加大指导,就是要想方设法避免因不科学种植而造成的损失,在技术上为农户兜底。”陈崎章说。

  现代农业生产中,设施大棚逐渐重要。在睢宁地区,众多农户纷纷投身于设施农业大棚种植,但有人赚钱有人亏损。因为市场行情报价波动、种植技术与管理上的水准、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大棚种植行业充满着不稳定性,不少亏损的农户对未来的发展感到悲观。

  在采访调研中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想要设施大棚产业发展得好,各顾各家的分散种植模式不可取,这种模式下农户抵御自然灾害、应对市场波动的风险能力很弱。因此,需要地方农业部门、镇农业公司与村集体合作社联起手来,担起责任,动员群众抱团参与设施农业大棚产业的发展。通过种植统一品种、创建统一品牌、统一销售渠道,在农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,建设高标准大棚、种出高品质蔬菜,让当地蔬菜种植实现标准化、品牌化、产业化发展。这样,农户的背后有人托举,减少了面对不确定因素的风险,收益有望持续增长,形成良性循环,进而推动设施农业大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。

  当然,农业与工业不同,后者的生产流程和产品都能轻松实现高度标准化,农业的成功经验不能简单复制。每个地区还需通过你自己的真实的情况,参考成功地区的发展经验,摸索出一条对自己最合适的设施农业大棚产业发展之路。